台社研究論壇 14 《重新思考中國革命:溝口雄三的思想方法》

重新思考中國革命:溝口雄三的思想方法
Chinese Revolution Reconsidered: Mizoguchi Yuzo’s Mode of Thought
台社論壇—14
編者:陳光興、孫歌、劉雅芳
執行編輯:劉雅芳、陳筱茵
封面設計:黃瑪琍
策劃: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出 版: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發行:唐山出版社 定價:250元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ISBN:978-986-85037-8-6

陳光興

 「思想、歷史與文化」講座設立的直接目的是在亞洲區域中建立起一個認可的機制, 讓亞洲重要的思想資源能夠被看到、被重視、更為廣泛的被分享。這個想法其實暗示了一條不同的學術路線,根本的動力在於超克當前知識狀況的限制。戰後台灣的學術發展根本上是以北美洲為參照點,擴大的說,亞洲地區各地的知識生產是以歐美歷史經驗所派生出來的理論與論述為參照,乃至於評價的依據。在過去至少是一個世紀裡,這個學術走向已經顯現出它極大的限制與問題,其解釋力的不足,使得我們無法準確的掌握歷史的現實。
  這個不同的學術思想路線,包括了幾個關鍵的內涵:(1)要如何建立更為多元的參照點及對照體系;(2)要如何透過對照,從差異中進入內在於分析對象的歷史脈絡中尋求解釋,把握其形成的動力;(3)如何透過深刻的進入他者,反饋回來我們自身所處的知識狀況及歷史社會進行反思與批判。當前的學術體制企圖把學者模塑成迷信專業的技術專家,效果上是在把思想阻絕在學院的門牆之外。而這條路線的存在,正是要抗拒體制對學術認識的窄化,打開更能貼近於歷史真實的新知識方向。
  在上述的意義下,就很容易看到為什麼我們邀請溝口雄三先生來台灣清華大學擔任2007年「思想、歷史與文化」的講座教授。溝口先生在上述的三個內涵上,都比同代及後來的學者走得深同時遠,也必須在這些前提之下才能夠掌握他的學術動力。作為在世界範圍內思想史研究的大家,溝口教授一生對於中國歷史的研究貫穿了思想、社會、經濟、語言與文化各個領域,他之所以能夠形成獨特的見解,不僅僅來自於他深厚的學術功底,正是因為他高度自我意識的比較視野,研究中國同時是重新認識日本,透過參照日本的差異,也才能辯證地對於中國內在動力進行掌握。他的學術思想不僅鬆動了中國學者對於中國歷史的理解,也挑戰了日本學界以西歐經驗為參照的自我理解。
  邀請溝口先生來訪時,我們期待他跟台灣的聽眾分享他當時還在進行的研究—重新思考中國革命,同時希望他對自己長期耕耘的思想方法(日中相互參照)進行實作,也就有了他後來兩個演講的主題。
  2007 年5 月間,溝口教授風塵僕僕的再次來到台灣,做了兩場公開演講。這兩場演講其實是在同一個問題意識下進行,5 月10 日的第一場演講「中國的公與私」溝口先生對於比較、對照研究的方法進行了實際的操作,以他思想了一輩子的公與私的問題,從漢字語言來切入公與私在中國與日本的差異,拉出極為不同的歷史結構性解釋,讓我們看到公與私的觀念如何在歷史過程中,與這兩個社會起了不同的作用。這場演講,我們請來主持的是當初在1989 年就獨具慧眼地邀請溝口先生前來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學的張永堂教授(清華歷史所),請來回應的是台灣思想史學界的代表性人物陳弱水教授(台大歷史系)、劉人鵬教授(清華中文系),以及對溝口先生思想有深入理解的孫歌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這場精彩的討論也收錄於本書當中。我們期待華文世界的青年學子能夠洞悉溝口先生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習中文,奠定了他能夠進出日文與中文世界的能力,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這意味著有心朝學術思想上發展的年輕學人該早早學習日文、韓文或是越南文,透過與漢字的(微妙)差異作為思考問題的契機,開啟新的問題意識。
  5月11日第二場「從辛亥革命看中國的近代」,溝口先生以辛亥革命為分析對象,從中國歷史長期的內在變化動力進行解釋,直接衝擊到台海兩岸既有的民族主義史觀。他把辛亥革命與1949 年社會主義革命當成一個過程來理解,連繫到長久以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拉鋸擺盪。這場演講請來了歷史學界的代表性人物王汎森院士(中研院史語所)主持,請來三位年輕學者楊貞德(中研院文哲所)、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與鍾月岑(清華歷史所)回應。我們有幸在本書中跟讀者分享在討論過程中溝口先生的大家風範,這是一場相當難得的對話,激起了思想的火花、新的問題意識。
  溝口教授來訪後,2008 年6 月間,孫歌與陳光興在東京一橋大學一起訪談了溝口教授,針對他訪台的對話,進一步為讀者提出問題,特別收錄於此。
  整體來說,本書完整地保存了溝口雄三教授2007 年訪台講學的記錄,我們期待這本書在未來會被當成亞洲內部學術交流的重要歷史文獻而留存下去。
  感謝國科會以高級講座的待遇邀請溝口教授來訪,也感謝清大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維安教授的大力支持。
  感謝喜屋武隆一先生(輔大翻譯研究所)與孫歌教授,承擔了高度困難、高品質的中日文翻譯工作。感謝本書兩篇論文的譯者鄭靜教授(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林少陽教授(香港城市大學)的大力協助。
  還是得再一次感謝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的工作同仁姜亞築、鄭聖勳、蘇淑冠、劉純瑀、劉雅芳、蔡孟哲的同心協力。感謝暐鵬的海報設計。感謝鄭聖勳、詹亞訓、劉佳旻、陳筱茵、林家瑄、馮啟斌在文字整理、校閱工作上的協助。
  最後得感謝劉雅芳承擔了繁雜的編務工作,以及孫歌在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溝通角色,並且不厭其煩的處理了日中翻譯的文字工作。感謝宋玉雯在編輯專業上的支持與黃瑪琍的美術設計。

目錄

序/ 陳光興 5

公私/溝口雄三作/鄭靜譯 9
回應───公私再議/陳弱水 75
回應───思想史家的立場/孫歌 85
回應───家庭與性的公與私/劉人鵬 95
討論與對話─中國的公與私/詹亞訓、劉雅芳 錄音整理 101
辛亥革命新論/溝口雄三作/林少陽譯 109
回應───歷史視角的選擇/楊貞德 131
回應───勉力獻疑/賀照田 139
回應───立場與方法學的映照/鍾月岑 147
討論與對話─從辛亥革命看中國的近代/劉雅芳、鄭聖勳 錄音整理 153

【專題訪問】

面對歷史的敬畏之念──溝口雄三教授東京訪談/陳光興、孫歌 訪談/孫歌 翻譯、校訂 /劉佳旻 錄音整理 165

【附錄】

溝口雄三著作目錄 207
作者與譯者簡介 215
講座說明、議程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