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社研究論壇33《這裡是羅德斯:東亞國際主義的理想與現實》

 



作者:崔元植
審校:白池雲
企畫: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出版: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發行:唐山出版社
ISBN:976-986-90860-9-7
售價:420元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聯合推薦(依筆劃序)
王曉明(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兼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白永瑞(延世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
白池雲(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助教授)
李政勳(首爾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孫 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崔末順(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光興(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人間思想》主編)
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人間思想》簡體字版主編)


-----------------

崔元植(최원식/CHOI, Won-Shik,1949-)
韓國仁荷大學名譽教授,曾任韓國季刊《創作與批評》主編。

1949年生於仁川。畢業於首爾大學國文系本科和大學院。1972年入選《東亞日報》新春文藝文學評論。1977至1982年任啟明大學及嶺南大學國文系教授。1986年以《李海朝文學研究》一文獲首爾大學博士學位。1996至2005年任「創作與批評社」主編。2004至2007年任仁川文化財團代表理事。2016至2018年任韓國作家會議理事長。

著有:《民族文學的邏輯》(1982)、《韓國近代小說史論》(1986)、《為了有效對話》(1997)、《尋找韓國近代文學》(1999)、《文學的回歸》(2001)、《帝國之後的東亞》(2009)、《少數者的擁護》(2014)、《文學與進步》(2018)等,另有日譯本:《韓国の民族文学論: 東アジアの連帯を求めて》(1995)、《東アジア文学空間の創造》(2008),簡體中譯本:《文學的回歸》(2012)。其中《為了有效對話》被選為第九屆八峰批評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但婉言謝絕;而《文學的回歸》獲第九屆大山文學獎,《帝國之後的東亞》則獲第二屆林和文學藝術獎。


-----------------

韓國思想家崔元植蹣跚摸索東方道路的過程,不僅是從既有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其思想更側重於對問題本身的重構,他對東亞話語的摸索過程充分具備「思想」所應有的厚度,起到了建構問題的作用。其所吹響的東亞論之第一聲號角,將社會主義沒落所帶來去冷戰的衝擊轉化為東亞內在的動力。本中譯選集選收崔元植迄今長達四十年(1979-2019)的重要評論17篇,蜿蜒地承載著其過去幾十年來的思考和著述生涯的點點滴滴。

崔元植是韓國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他的「東亞論」倡議是在「民族文學」與「第三世界」的基礎上,試圖打開韓半島超克分斷體制時所面臨的困境,其中「小國主義」、「大國主義」與「中型國家」相互作用的理論想像,突破了民族國家的局限,本書為處於劇烈紛爭中的世界找到了重構的契機。
──陳光興,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人間思想》主編

崔元植教授為我們提示了一種眼光,它來自對於傳統智慧的創造性轉化。東亞是我們通向世界的基點,是否具有人類視野,不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縱論世界,而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重造開放性的東亞主體。在無從逃避、無可依徬的歷史時刻,崔教授啟示我們思考:如何為東亞這個充滿了糾葛的歷史之場注入靈魂,如何使「國際」轉化為「民際」,成為我們民眾休戚與共的生存紐帶。這裡是羅德斯──讓我們拒絕虛假的幻象,面對真實的考驗!
──孫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崔元植教授從冷戰到後冷戰的韓國,在這段現實與智識參與的歷史進程中,試圖探索當代現實與思想核心的解決方案。順循著作者的思考脈絡,讀者即能把握韓國當代思想史的一種進程。以崔教授長期深耕於文學評論與學術研究的敏銳眼光,不僅能勾勒東亞國際主義艱辛歷程,而且本書的出版更能展現亞際知識人共同企劃合作的努力,也是東亞民際連帶運動的實質成果。這個從韓國發出的東亞論述,即是被稱為批判性地域主義或是東亞體制代替論,實是以分斷體制中的韓半島作為核心現場的情勢論,也是一種文明論述。欣喜此思想論述的主要推動者的勞作精髓,終於能在台灣出版,有機會接觸到華語圈的讀者,希望本書所堅持的理想能在各種不同生活現場中轉化為變革的推動力。
──白永瑞,延世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

如果我們不只是把崔元植當作韓國當代思想史的代表人物,把本書當作了解韓國當代思想史的重要讀物,而還從──柏林牆倒塌三十年後,東亞不僅沒有從當初的冷戰大幅度鬆動走向冷戰的終結,反重臻今日冷戰大範圍重啟、乃至熱戰爆發的危地,這當中知識和思想的責任是什麼──這一角度來讀這本書,我們才會把這本文集讀成一本對中文世界有高度重要性的書。一方面從它的知識、觀念視野和問題意識來理解與反觀,為什麼中文知識界在東亞從冷戰高度鬆動走向新的冷戰危地過程中未能發揮相當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參照它的知識、觀念視野與問題意識,來重構中文知識界的知識與思考意識。
希望中文讀者把此本崔元植文集視為和東亞現實與未來性命攸關的大書,期待你們像我一樣愛它!
──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人間思想》簡體字版主編

崔元植所倡議的東亞論向東亞知識界「發出的聲音」即將開始獲得豐富的溝通的可能性──若說韓國的東亞話語過去主要是「內需」話語,透過長時間的知性摸索和果敢的自我反思,現在東亞論終於具備超越民族主義,走向「批判性」區域主義的基礎框架──韓國的知識界也做好準備跟隨他一起與東亞其他國家、區域的知識界進行「有效的對話」。

──李政勳,韓國首爾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民族文學論要求超越左右理念、建立統一戰線,而第三世界運動試圖在冷戰兩大陣營之外開拓第三疆域,二者的交界點就是崔元植東亞論奮力一跳的起點。民族文學論和少數者、東亞論和小國主義的相持,集中體現了崔元植充滿悖論和自我否定的思想歷程。如同當民族文學論試圖建構「新的nation」時,受到了少數者的制衡,小國主義針對東亞論試圖重構立足於現實而不是追隨西方理論的主體這一向心力,進行著自我制衡和揚棄。
──白池雲,韓國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助教授

-----------------


目次

導 論 I ──崔元植與韓國東亞話語的開展|李政勳 著/崔金瑛 譯
導 論 II ──民族文學.第三世界.東亞:崔元植東亞論的系譜與結構
|白池雲 著/劉惠瑩 譯
中譯選集自序──天涯若比鄰|南海仙 譯

【第一部】───────────────────────────────────

小國主義的重構
1. 大國與小國的相互演進|趙莉 譯
2. 國際與民際:東亞國際主義的理想與現實|王艷麗 譯
3. 後冷戰時代東亞視角的摸索|南海仙 譯
4. 世界體制,沒有之外:小國主義與大國主義之間的內在張力|徐黎明 譯
5. 作為天下三分之計的東亞論|徐黎明 譯
6. 非西歐殖民地經驗與亞洲主義的幽靈|王艷麗 譯

【第二部】───────────────────────────────────
會通的現象學
1. 民族文學論的反省與展望|南海仙 譯
2. 我國文學批評的現位置|王艷麗 譯
3. 一九八○年代文學運動批判考察:為了建構民族文學論的新框架
|南海仙 譯
4.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之會通|王艷麗 譯
5. 來到沖繩的理由|王艷麗 譯
6. 燭光之後,歷史的歸還:為什麼現在要談文學史|延光錫 譯

【第三部】───────────────────────────────────
這裡是羅德斯
1. 從民族文學論到東亞論|崔金瑛 譯
2. 又見燎原星火起:寄語第二屆仁川亞非拉文學論壇|南海仙 譯
3. 通往東亞之路|南海仙 譯
4. 中國/中國學之外:為了中國學的中興|南海仙 譯
5. 文字共和國之夢:寄語第三屆韓中日東亞文學論壇|汪波 譯

附 錄】───────────────────────────────────
崔元植著作年表
文章出處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

我只是蹣跚著摸索我自己的東方之路

《伊索寓言》中有一句因馬克思的名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而聞名於世的詩行──這裡就是羅德斯,就在這裡跳吧!(Hic Rhodus, hic salta!)──「羅德斯」,可以理解為是「已退無可退、迫切亟需就地實踐的奮戰點」。而對我來說,「羅德斯」就是「東亞」!
──崔元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