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籌備於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的時空背景,企圖以學術為主戰場,採取論述干預的方式成立台灣第一份批判性的學術刊物。成立二十多年來,針對廣泛的社會議題,進行研究討論,至2013年6月共計出刊91期。《台社》堅持學術論述須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而非學究的冥想,因此各期討論主題皆涉及台灣關鍵的社會現實與矛盾,包括民主化、分配政治、全球化、移民/工、階級、性別、國族……等等,是立足台灣的華文國際刊物,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累積中,已經成為華文世界最有影響像力的學術刊物,並多次獲得國科會優良學術期刊獎助。

《台社》認為,作為一個「知識團體」,不能僅是學院內的學術工作者,更要透過參與各項社會政治運動,與台灣社會的成員共同努力改造社會。因此在學術工作的同時,經常透過舉辦講座、論壇、研討會、發表社論、以及聲援弱勢與社運團體等方式,針對時事進行論述干預與實際行動。《台社》曾介入的社會爭議相當廣泛,包含對外籍人士的歧視、反戰、學運、國族主義、全球化……等;同時,為了培養新生代批判思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更舉辦了新生代論文研討會、於台灣藝術學院及台灣大學開設研究所講座課程,以及北中南校園巡迴座談等。此外,《台社》先後於1995和2003年發表〈由新國家到新社會〉、〈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社論,階段性地總結《台社》對台灣社會的現象批判與反省。

多年來,透過學術期刊、研討會、論壇等形式,《台社》不但吸引了更多年輕學者的加入,在人文社會學界、社運團體、學生社團等諸多社群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香港出版的《二十一世紀》「兩岸學刊評選」因而對《台社》做了如此的評論:「《台社》以議題延續了台灣讀者對它的關注與閱讀興趣,過去對國族主義、族群論述的適時掌握與回應,為台灣知識界激起一波浪濤,這充分說明《台社》以議題激化討論與反省的強大功能。」《台社》的影響力亦逐漸受到國際的注目,由2003年社論〈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刊登於 Boston Review 可見一斑。

為追求國內學術環境之卓越、深化本土學術社群與國際之串連互動,本刊將於2007年申請列入SSCI社會科學索引資料庫,已獲多位國際知名學者之推薦加入,包括Chris Berry, Jean Comroff, Arif Dirlik, Gail Hershatter, Marshall Johnson, Dorothy Smith等等。

《台社》從創刊以來,結合了國內外批判知識圈,歷任總編輯與社長如下:

1988年創刊,杭之任總編輯,傅大為任社長。
1991年夏鑄九任總編輯,杭之任社長。
1992年瞿宛文任總編輯,夏鑄九任社長。
1995年馮建三任總編輯,夏鑄九任社長。
1996年王振寰任總編輯,瞿宛文任社長。
1997年馮建三任總編輯,瞿宛文任社長。
2001年趙剛任總編輯,馮建三任社長。
2004年徐進鈺任總編輯,夏曉鵑任社長。
2009年1月王增勇任總編輯,夏曉鵑任社長。
2010年12月王增勇任總編輯,徐進鈺任社長。
2012年1月甯應斌任總編輯,王増勇任社長。
2015年9月朱偉誠任總編輯,甯應斌任社長。
2018年10月魏玓任總編輯,朱偉誠任社長。
2020年12月黃道明任總編輯,朱偉誠任社長。
2022年12月陳信行任總編輯,魏玓任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