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社研究論壇37《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扎根與遠望》(簡體字版)


作者:賀照田、莫艾、陳明、呂永林、張華軍、劉雅靜、鄭亘良、侯力琪、鈴木將久、李南周、宋少鵬
出版: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發行:唐山出版社
ISBN:978-986-06001-3-1
售價:580元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簡介:

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是個看不到理想與希望的年代,只能就地想辦法生存,抑或選擇「厭世」或「躺平」。即便選擇投身於社會改造,往往也面對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衝突。我們如何跳脫原子化的個人處境,尋找到集體改變的可能?

《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扎根與遠望》(簡體字版)這本論文集,係賀照田老師推動「人文知識再思想」系列著作與相關討論的一部分,持續探討如何於當代現實的條件下,把握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身心狀態,以尋求社會改造的可能。這次文集邀請了中國大陸關切民眾生存、精神問題改善或直接投身社會實踐的人文知識份子,從基本且迫切的現實層面,例如從社會改造中所面對的進步理念與人的具體狀態之間的矛盾(像是中國大陸推動社會改造組織中的「鄙視鍊」問題),從歷史、精神、價值、認識論等角度進行討論,並邀請關注東亞問題的日韓台學人一起展開對話。「扎根與遠望」的意涵,亦是希望從主體的建設、社會關係的組織,以及對致力於社會改造的各類組織的反思等互相交織的面向,思考如何在知識思想、實踐領域中「扎根」「人文價值視角」的現實意義。 這本論文集除了持續作為未來「人文知識再思想」系列討論的基礎,也希望透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的出版引介,期待有意於相關探索的朋友們未來能一同對話,為促進東亞與兩岸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以及如何設想長遠的社會建設的可能起到一些推動的作用。

 

作者简介


1980年生於北京。先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史,明清學術思想史,中國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在《中國哲學史》、《哲學動態》、《孔子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包括《王船山的歷史意識及其對“克念”為學工夫的闡發》、《從<論語>中的文質論看孔門論學的次第與工夫》、《王船山<洪範>詮釋中的政治思想》、《朱子有關<論語>“三年無改” 章詮釋中的義理探究與經世關懷》、《王船山的“克己復禮”說與其對儒家為學工夫的重構》等; 出版專著《王船山<尚書引義>之德性論與治道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張華軍
女,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的人文性實踐和研究。在實踐方面,通過教師培養課程和教師職后發展專案,支持教師自我成長。同時,致力於中西思想對話尋求中國當代教育改革的資源。論著有John Dewey, Liang Shuming and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Cultivating Individuality (Lexington,2013); John Dewey and Chinese Education: A Centennial Reflection (co-editor, Brill, 2022);《整全的自我:教育視角下杜威晚期思想中的宗教觀解讀》(《教育學報》,2016)等。

呂永林
1975年生於河套平原,現為上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個人化及其反動》(2010)、《銷魂者考》(2018)、《古怪的房客》(第二作者,2020)、《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第二作者,2022)等,譯有《創意寫作教學:實用方法50例》(第一譯者,2014),主編有《我的自然筆記》系列圖書(第二主編,2020)。 代表論文有:《事關未來正義的正義》(2012)、《我們向何處去》(2017)、《一代人的精神撤退》(2019)、《普通人向何處去》(2021)、《在“不親”的人間“尋親”,於“無情”的世上“有情”》(2022)等。

侯力琪
本科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新聞系,碩士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博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目前研究領域主要為青少年群體的教育與社會流動。

鄭亘良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現為東海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秘書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及網上評論平臺《新國際》編輯。博士就讀期間先後歷經台港運動,面對課堂學生在社會劇烈變動下所經歷的矛盾,以及他們迫切想尋找理解自身處境的焦慮、對所學與現實的落差感到困惑等等問題,開始思考文化研究與學生教育的問題。自身研究也關注青年情感狀態、全球情感教育產業與現代性、民粹政治等議題,以及如何思考這樣的變化與大學教育的角色。

劉雅靜
中文系博士,求學期間曾在臺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訪學交流,現任教於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主要研究中國1980年代文化思想史,並關注中國當代思潮和當代青年文化現象。

宋少鵬
政治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近代政治思想史(女權思想史)、馬克思主義女權理論、集體化時期婦女史。 曾到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人類學系、密西根大學婦女研究系與中國研究中心駐訪研修。代表作有《“西洋鏡”里的中國與婦女:文明的性別標準和晚清女權論述》(專著);《性的政治經濟學與資本主義的性別奧秘——從2014年「東莞掃黃」引發的論爭說起》、《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婦女:為什麼中國需要重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價值、制度、事件:男女同工同酬與勞動婦女主體的生成》、《媒體中的慰安婦話語——符號化的慰安婦和慰安婦敘事中的記憶/忘卻機制》等。


1974年生。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藝術史,近年關注1950年代社會主義美術、文藝的歷史展開。2012年開始參加北京·當代中國史讀書會活動。專著《抵抗與自覺——中國現代美術早期發展脈絡的歷史考察》(2015); 發表論文《“要生活在時代里”——從<論《保衛延安》>追溯馮雪峰的人民理解》(2018)、《對自己的話》(收入論文集《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2018)、《“要敢於從正面畫過去”——追尋董希文新中國初期藝術表達的精神—歷史機制》(2019)、《 “新與舊、公與私、理與時、情與勢”中的人——試探李准1954—1955年(合作化高潮前)的小說創作》(2022)、《探尋深入社會的認識之路》(收入論文集《理想主義重建是否必要? 如何可能?》(2022)等。

賀照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當代中國史讀書會成員,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並先後在臺灣東海大學(2007)、清華大學(2008)、成功大學(2009)、日本東京大學(2013)、臺灣交通大學(2018)等校客座任教。主要研究中國十八世紀中葉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上海、臺北,2006)、《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東京,2013)、《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臺北,2016)、《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臺北,2018,與朋友合著)、《當代中國的思想無意識》(首爾,2018)、《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臺北,2019,與朋友合著)、《革命—後革命》(新竹,2020)、《理想主義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臺北,2022,與朋友合著); 主編的論文集有《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作為人間事件的1949》、《作為人間事件的新民主主義》、《新人 土地 國家》、《新與舊 理與時 情與勢》、《作為人間事件的社會主義改造》、《作為方法的五十年代》、《作為思想資源的五十年代》等二十余種。

鈴木將久
1967年出生,現任教於日本東京大學。 專攻中國現代文學,也關心當代中國的知識情況以及東亞的現代經驗。 編著有《當中國深入世界》等。中文的論文有《竹內好的中國觀》、《“五七體制”的啟示》、《民族與啟蒙:在民族形式討論中的胡風》、《竹內好與中國》、《路翎的朝鮮戰爭》等; 日文著作有《上海現代主義》等。 也在日本翻譯出版中國知識界的著作,包括錢理群著《毛澤東時代和后毛澤東時代》、賀照田著《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孫歌著《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等。

李南周
1965年生。現為韓國聖公會大學中國學系教授,《創作與 批評》(季刊,韓文)主編。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從事當代中國的政治、韓半島的南北關系等研究。最近關心中國及現代社會主義思想史。中文論文有《新民主主義的歷史經驗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理論含義》、《我們如何才能建構新東亞秩序》、《韓半島停戰體制與冷戰結構》、《站在十字路口上:朝鮮半島與東亞和平》等。

 

目录


陳 明 《深入扎根 保持遠望──從精神史視野出發理解“紮根與遠望”》

扎根與遠望
張華軍 《人文的社會:烏托邦抑或可能?──評<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 如何可能?>》
呂永林 《普通人向何處去──從賀照田之論“潘曉討論”、陳映真、雷鋒、歡歡而來的再思考》
侯力琪 《“鄙視鏈”文化與青年實踐者的自我探索──閱讀《再出發》的當下切身性》
鄭亘良 《從“鄙視鏈”文化談青年的情感政治與“人文知識思想”作為方法的三個面向》
劉雅靜 《歷史—社會—情感—觀念皺褶中的精神能量:何以發現? 如何可能?──從賀照田“歡歡文”談起》
宋少鵬 《在不確信的時代錘鍊主體,存念希望》
莫 艾 《為何與如何抵達歷史巨變中人的生命、身心──以賀照田“人文”研究的思想和實踐能量為聚焦討論中心》
賀照田 《作為深入理解中國方法的“革命—後革命”》
賀照田 《群眾路線的浮沉──理解當代中國大陸歷史的不可或缺視角》


鈴木將久《作為東亞人文思想的“革命—後革命” ──序賀照田<革命—後革命>》
李南周 《刺叢裡的求索──序作為同道也作為鏡像的朋友賀照田新書<革命—後革命>》

後記
賀照田《循著生命的向上意志努力》